作品简介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十年)春季。诗人于梨树花开时节游尹台寺,登夫人台并听人高歌,深为其陶醉,只觉得可“倒载”而归。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190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天宝十年)春季。诗人于梨树花开时节游尹台寺,登夫人台并听人高歌,深为其陶醉,只觉得可“倒载”而归。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190页
推荐诗词
苕雪与觉先弟先后寄菊数十种日涉小园聊复成咏 其四
亦有高秀姿,亭亭满月相。得霜乃清严,禁雨不悽怆。空室了无悦,得意千载上。龙章虽隽烈,天黥偶遗忘。出为一大事,甘此诗酒放。
赴昆山悼顾武祥
东山辞满日,北郭送归年。驻马旌方举,鸣笳座已迁。伤心宿草地,洒涕菊花天。赖有徐卿子,宁云似舅贤。
初秋
火老金柔暑告残,乘凉正好望西山。秋声来处无寻觅,只作窗前竹叶间。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
瘦骨棱层一担夫,几年寥落在江湖。面皮捩转无人识,有甚闲名上祖图。
挽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赠开府仪同三司孙公二首 其一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国贪黄发旧,身负赤松期。人也将安仰,天乎不慭遗。延和听诏语,深见两宫悲。
桂轩辞二章 其一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沐雨露兮含风霜。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轩中之人兮寿而康。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轩中之乐兮乐无央。
踏莎行 晓阴
天意微秋,庭阴乍晓。桂林风气行人早。未须骑马听朝鸡,叩门却有吟朋到。几树红英,一窗翠筱。诗心漫逐游丝绕。除愁除梦不求醒,叫醒稍恨莺儿噪。
宿安流亭
弭棹宿溪亭,全家梦寐惊。明朝速解缆,莫待浊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