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代〕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译文: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注释: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微言:精妙之论。秋毫:谓精微之理。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译文: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译文: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注释: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译文: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译文: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译文: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译文: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小提示:李白《赠别王山人归布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创作背景
题中之“王山人”则“归布山隐”,此与李白这首诗所云“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地望正合。由“我心亦怀归”可知,是时李白他不在徂徕山中,而应在兖州(今属山东)家里,诗当作于瑕丘。按诗云“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语,诗当为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秋日所作。
参考资料:
1、郁贤皓 .李白选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2 .
推荐诗词
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
中军杀白马,白日祭苍苍。号变旗幡乱,鼙乾草木黄。朔云含冻雨,枯骨放妖光。故国今何处,参差近鬼方。
秋日闭关 其二
借书人取亟,贳酒仆来迟。世事都如此,那教放两眉。
偈颂十一首
时当亚岁,节届书云。不萌枝上唤春归,无影树头增秀色。
云溪杂咏
林园无俗物,满目是琅玕。非雾昼常晦,不见夏亦寒。流尘终日背,归鸟一枝安。但看青青节,肯随黄叶残。
静夜思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静夜思,谁与谋。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
酬沈先辈卷
一百八十首,清泠韵可敲。任从人不爱,终是我难抛。桂魄吟来满,蒲团坐得凹。先生声价在,寰宇几人抄。
题陈幼白石浪阁 其三
枕流与漱石,共此静观中。高阁贮云气,将无性所同。
再访左卿居九条胡同门临石井 其一
欢筵散后剩无聊,淡日庭阴雪未消。买笑敢云非措大,送愁无奈是茶娇。萧疏客从才三骑,曲折胡同到九条。望见井床私怅望,莫应愁减丽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