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唐代〕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译文: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注释:战哭:指在战场上哭泣的士兵。愁吟:哀吟。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译文: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
注释:回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译文: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注释:瓢: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弃:一作“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注释:愁坐:含忧默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小提示:杜甫《对雪》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陷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大战,大败,死伤几万人。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参考资料:
1、卢国琛.杜甫诗醇.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28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2-453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冬陷居长安时所作。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大战,大败,死伤几万人。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
参考资料:
1、卢国琛.杜甫诗醇.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28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2-453
秦州杂诗二十首 - 译文版
立春 - 译文版
题桃树 - 译文版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 译文版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 译文版
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 - 译文版
推荐诗词
舟中偶言
水聚即为沤,沤散还为水。祇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淮浦歌三章为太仆杨敬之作 其一
淮浦泱泱淮水流,月明长照浦中楼。白鹤青猿好相访,主人今只在滁州。
宿安流亭
弭棹宿溪亭,全家梦寐惊。明朝速解缆,莫待浊流平。
秋村十二咏 其十二 筑圃
瓜熟已除架,苋乾无复蔬。何当灌园罢,又是筑场初。晴日迟收稻,中田早结庐。自来勤动惯,不敢废耕锄。
戌辰年孟冬月诗四首选一
卜居白下傍烟霞,送别情怀乱似麻。何日游踪重北上,并门犹有旧时家。
浣溪沙
已信潮音是梵音,沧浪淘洗去来今。百年身世此沉吟。揭地蛮烟谁扣马,稽天狂海待填禽。楼船高处怕登临。
瓶花 其二
攲斜态亦自然佳,晕脸初匀镜槛排。看未回身春已熟,斑骓谁踏洛阳街。
题吴湖州亭皋集
柳恽风流在,吴兴复有君。人书团扇满,木叶与秋云。苕霅辞双渚,潇湘问众芬。江南还有曲,叹绝沈休文。